WIKI简介

DX码(Digital indeX) ,是由柯达在1983年3月时发明,印在135和APS格式的底片壳上的一种标记。它由数个不同的部分所组成,包括了底片边缘、齿孔外侧的负像条码;底片壳上给自动相机读取的CAS(Camera Auto Sensing)金属条码,还有一条印刷在底片壳上,给冲印机读取的条码。

DX相机自动辨识:

底片暗盒外印有可供相机辨识的CAS条码 (DX Camera Auto Sensing),让相机可以自动决定ISO值、内含的张数和曝光宽容度。第一部可自动读取DX码的的相机是1984年的 Konica TC-X SLR 和 Pentax Super Sport 35 (PC 35AF-M)。[1] .

CAS的原理是在金属制的底片暗盒上,将导电或绝缘的涂料印成 2x6 的格状,而相机上的电子接点就可以读取条码。大多数相机只读取一部分的条码,通常是ISO值的部分。还有一些入门相机只读取更少的接点,就能分别出最常用的ISO值。例如100, 200, 400, 800仅凭S1和S2接点即可分辨。

电子接点

在底片暗盒上印有二列六行的长方形区域。把凸出的卷轴朝左边时,最左侧两格接点都是基点,它们总是印着导电材料。上排剩下的五格用以编列32种可能的ISO值,但只有 ISO 25 到 5000 、以 1/3 EV 递增的24种数值被编码。这些编码并不严格遵守二进制。

第二排的头三码可以分辨底片是 12, 20, 24 或是 36 张装。最后两码编了四种曝光宽容度。

多数相机只读取第一列的ISO值。

图表状(卷轴朝左):

G S1 S2 S3 S4 S5
G L1 L2 L3 T1 T2

G是接地点,S是ISO值,L是底片长度,T是曝光宽容度。

读取DX码

(白色格子为金属触点)

感光度
ISO值 第一排DX码
25/15°
32/16°
40/17°
50/18°
64/19°
80/20°
100/21°
125/22°
160/23°
200/24°
250/25°
320/26°
400/27°
500/28°
640/29°
800/30°
1000/31°
1250/32°
1600/33°
2000/34°
2500/35°
3200/36°
4000/37°
5000/38°
custom 1
custom 2
custom 3
custom 4
custom 5
custom 6
custom 7
custom 8
底片长度
张数 第二排DX码
other
12
20
24
36
48
60
72
曝光宽容度
宽容度
(以EV计)
第二排DX码
±½
±1
+2 −1
+3 −1

* 由Photo created by user Caltrop 01:47, 19 May 2007 (UTC) for Wikipedia - 本檔案是由Pkravchenko使用CommonsHelper,從en.wikipedia轉移到維基共享資源。,CC BY-SA 3.0,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9487452